獲悉,5月24日,京東物流第一次公開了無人倉的世界級標準。這意味著,由中國物流人自主開發的無人倉智能控制系統,正在領導全球智慧物流的未來。京東于去年10月運用了全球首個全流程無人倉,在11.11的訂單高峰的壓力下,無人倉從入庫、掃描到打包、包裝、出庫所有環節均有序進行。在這個無人倉中,操控全局的智能控制系統,為京東自主開發的“智慧”大腦,倉庫管理、控制、包裝和配送信息系統等均由京東開發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整個系統均由京東總集成。
基于十余年的物流經驗積累和無人倉的建設實踐,京東第一次公開無人倉的建設標準,即“三極”、“五自”和“一優”原則。三個“極”:極高技術水平、極致產品能力、極強綜合協調能力;五個“自”:自感知、自適應、自決策、自診斷、自修復;一個“優”:成本、效率、體驗的最優。無人倉標準的公開,對于推動行業發展,推動行業伙伴共同努力于智慧物流的建設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京東物流首席規劃師、無人倉項目負責人章根云這樣說道,要理解無人倉的標準,必須從“作業無人化”、“運營數字化”和“決策智能化”三個角度去理解。
第一,在作業無人化方面,無人倉要具備三“極”能力,無論是單項核心指標、還是設備的穩定性、各種設備的分工協作都能達到極致化的水平。京東無人倉創造了多個單項指標的行業紀錄。其單日包裝能力達到20萬單,40000平米的倉庫內各種機器人多達上千臺,智能設備使用密度之高舉世無雙;此外,無人倉運用了自動立體式存儲、3D視覺識別、自動包裝、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各種尖端科技,兼容并蓄,實現了各種設備、機器、系統之間的高效協同。
第二,在運營數字化方面,無人倉需要具備自感知、自適應、自決策、自診斷、自修復的能力。無人倉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最能體現其智慧化的地方,并不是其按照指令進行操作、執行的能力,而是其自主決策,判斷,糾錯以及自我修復的能力。運營過程中,與面單、包裝物、條碼有關的數據信息要靠系統采集和感知,出現異常要自己能夠判斷。舉個例子,在無人倉的大型包裝區,300個“小紅人”秩序井然的進行取貨、掃碼、運輸、投貨,整個過程秩序井然。依靠視覺識別和智能導航技術,“小紅人”能以最優線路完成商品的揀選,出現常規故障,小紅人能在短短30秒內自動修復。無人倉“智能大腦”能在0.2秒內為“小紅人”計算出680億條可行路徑,并做出最佳選擇。實際上,運營的數字化,就是為無人倉裝上“大腦”、“眼睛”、“胳膊”和“腿”,使其變成一個先進的“人工智能”。
第三,在決策智能化方面,無人倉能夠實現成本、效率、體驗的最優。無人倉大量的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且效率是傳統倉庫的10倍。在整個供應鏈體系中,倉儲是核心環節,無人倉的智慧化,在于能夠驅動上下游的協同決策,它的數據能讓上游供應商和下游的配送做到更及時的響應,快速地決策調整,進而形成整個社會的、全供應鏈的共同協同、共同智慧化。
而在未來,京東將朝著終級無人型倉庫的目標努力奮斗,無人倉的作業模式涵蓋了所有品類、所有業務類型的無人作業,人工智能技術全面應用,實現自感知、自適應、自決策、自診斷、自修復的能力。
京東無人倉標準得到行業專家的高度肯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這樣說道:智慧物流的發展是開放的、沒有界限的,只有開放才能實現共商,才能在共商中達成共識。京東物流向業界輸出無人倉的建設標準,將使產業內的每一個企業都享受到智慧物流發展的成果,將推動中國智慧物流產業格局的重新構建,也將推動中國智慧物流全面領先世界。”
太倉物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