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悉,5月9日,英脈物流聯合普華永道公布《2018中國區塊鏈(非金融)應用市場調查報告》。報告表明,受訪者預計區塊鏈技術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前三名分別為物流、政府項目和醫療。盡管不同行業的注意力有些不同,但“政策規范”是所有行業預計困難區塊鏈發展的主要原因。
調查報告表明,從對區塊鏈的認知來看,85.7%的受訪者預計區塊鏈技術的核心是“信息的唯一性”。多達半數的受訪者預計區塊鏈技術會對商業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對區塊鏈的了解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對區塊鏈技術的態度。調研中,“了解一些基本信息”持樂觀態度的人為48.4%,“在業內工作”持樂觀態度的人為84.2%,而“使用過區塊鏈技術”持樂觀態度的人為85.7%。
分行業來看,傳統行業比新科技行業對待區塊鏈的態度更為樂觀。在調研中預計區塊鏈技術將產生重大影響并持樂觀態度的比例從高到低排序,名列前茅行業的分別是:零售、教育科研、制造、服務、IT或高科技、媒體。
上海物流公司了解到,在區塊鏈技術的創新應用方面,受訪者預計,“物流”作為區塊鏈技術應用最為天然和領先的行業,最有可能創造價值。其次,“政府項目”具有很強的傳播效應,能夠極大地提升區塊鏈技術的快速認知,也被看好。“醫療”排名第三,這個行業對于信息真實度的需求遠大于其他行業。人們對于區塊鏈技術在醫療上的希望主要來自于對自身狀態信息、醫療信息和藥品信息的真偽驗證上。
英脈物流高級副總裁陸肇生透露:“利用區塊鏈技術信息的唯一性和分布式存儲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行業、供應鏈管理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優化業務交易和貿易關系。隨著區塊鏈概念和知識的逐漸普及,非金融行業將極有可能最先出現‘殺手級’應用。”
進一步探究應用的方向可以發現,在目前已經采用了區塊鏈技術的公司里,應用比例最高的是“防偽溯源”,比例高達50%,且與其他應用行業拉開了較大差距。第二至五位分別是“分布式數據存儲”、“身份認證”、“共享數據應用”以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比例都在20%左右。
調查還發現,在已經采取了區塊鏈技術的公司中,公司自建區塊鏈研發團隊是主要潮流,占比高達53.3%,遠超“與區塊鏈創業團隊合作”、“與知名大公司合作”、“投資或并購外部區塊鏈團隊”這三種方法。
據2017年4月的一份《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白皮書》表明,中國的區塊鏈企業數量僅次于美國,位居全球第二。區塊鏈技術作為高新科技,已被列入中國“十三五規劃”。此外,區塊鏈技術在中國的發展也面臨著困難。
調查發現,管理層決策對區塊鏈技術的使用影響最大,而投入成本的影響最小。在目前公司尚未采用區塊鏈技術的受訪者當中,調查結果表明最主要的困難是“管理層尚未決定在區塊鏈行業進行規劃”;其次則是“國家缺少相應的行業規范”。僅10%的受訪者表示“沒有預算”是公司不采用區塊鏈技術的主因,這說明大多數公司并不覺得資金層面的問題是重要因素。
上海物流公司認為,盡管不同行業的注意力有些不同,但“政策規范”是所有行業共同預計區塊鏈發展面臨的主要原因。陸肇生表示:“在區塊鏈相關政策規范更加成熟完善的時候,我們預計會有大量企業和行業愿意去投入資金嘗試區塊鏈技術。而目前在區塊鏈行業有進行規劃的企業將獲得極良好的機遇。”
太倉物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