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悉,年節之下,快遞小哥不停息的身影,為許多人送去了美好的驚喜。在新消費大幕拉開的時代背景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繁榮迎來前所未有的高度,消費占GDP比重不斷增加,依靠電商,上下游產業均迎來新的爆發式增長。
物流就是其中一個部分。
如果讓順豐總裁王衛回憶順豐的發展壯大,“乘著時代的東風”或許是其重要的注釋。無論是搭著“南巡”的快車創立順豐,還是在電商蓬勃發展的時候與其互相造就,在其獨到而敏銳的目光中,總有大時代的身影顯現。
而今,在快遞業做成王者,已經不再是順豐的理想,因為“乘風者”王衛有著更高遠的目標。
乘風而行,緣起“帶貨”小哥
1993年的廣東深圳,一個年輕的小伙子騎著一輛摩托車穿行在小巷里。摩托車后座上,不是走在潮流尖端的“靚女”,而是大大小小的包裹。這個小伙子,就是王衛。
彼時的王衛,還只是受人之托,在廣東和香港之間帶點兒貨。漸漸地,東西越來越多,當用拉桿箱也裝不下的時候,他感覺到這是一個商機。
寶山物流公司了解到,那正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談話和黨的十四大之后,人們的觀念和經濟發展態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南方的春天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下海經商如同一股潮流,一個開放而令人激動的年代開始了。
1993年3月26日,王衛和5個朋友一起,在廣東順德正式注冊成立了順豐。這些年輕人肩背大旅行包,手里拿著行李箱,一趟趟來往于深港兩地。“別人70塊一件貨,順豐收40塊”,王衛“割價搶灘”的策略吸引了大批客戶,甚至帶旺了冷清的砵蘭街。作為起家業務的香港件,不但造就了王衛的第一桶金,目前仍是順豐業務的主力軍,占到公司業務總比重的40%。到1997年時,順豐已經在部分意義上壟斷了深港貨運,在順德到香港的陸路通道上,70%的貨由順豐承運。
順豐的影響力已經略見苗頭。
然而,王衛感覺到,要在門檻較低的國內快遞市場占據主導,已有的市場份額遠遠不夠,必須盡快設立網點。從1996年到2001年間,在順豐的網點鋪設中,個人承包、掛靠與直營等方式一起存在。但這一粗放式發展模式無形中也帶來了許多隱患。2002年后王衛決定收回分店產權,順豐從上到下成為王衛“一個人的公司”。
2003年,對于順豐來說是關鍵性的一年。這一年春天,SARS暴發,順豐身處SARS的廣深重災區,卻將這次公共衛生的危機轉化為最大的商機。2003年初,順豐開啟全貨機航班承運業務,成為國內第一家使用全貨運專機的速運企業。除了專機以外,順豐還與多家航空公司達成協議,運用國內230多條航線的專用腹艙,負責快件在全國各個城市之間的配送。
也是在這一年,中國的快遞行業和初步發展的電商,改變了后面十幾年中國人的消費習慣。
在而今的2018年,快遞業的繁榮與否已經成為經濟是否繁榮的標準之一。在無數包裹的遞送之中,此前依靠“三駕馬車”拉動的中國經濟,慢慢轉化為第三產業為主的綠色經濟。快遞上的中國,很大程度上成為經濟發展的新方向。
以時代為脈,重新布局發力
盡管已經是業內帶頭人,但王衛顯然不滿足于現狀。2017年11月,王衛公開透露,順豐“并不快”,將快遞業推到風口浪尖。
“從我認知的快,跟我追求的快,跟我今天做到的快,還有差距。”在王衛看來,用自己的飛機運快件同時用貨運專機運快件,在國際上是比較正常的事情。并不是順豐快了,而是中國的快遞還不夠快。
這是此前一向低調的王衛,整出的罕見 “大新聞”。在此之前,王衛接受媒體采訪的次數屈指可數,網上也極難找到其照片。就連順豐的企業內刊也從未出現過這位掌門人的面孔。不論在公司內部講話,還是在公開場合,一談到順豐,王衛總是試圖把人們的注意力從他自己身上轉移走。
但現在,他開玩笑說,“我的低調牌坊現在真的沒有了。”
不是王衛不低調,此時的順豐,也正在以國際水準要求自己。更重要的是,在王衛的目光中,順豐的競爭對手已經不局限于快遞行業,而應該是那些大型的科技公司。在新技術引領新產業的時代,僅僅以一家快遞公司來看待順豐,可能已經過時了。對于順豐的未來,王衛只用了一句話:“打造物流領域的‘百貨公司’。”
太倉物流公司